肚脐是全身经络气血枢钮!温热肚脐治百病强体质

姜灸治疗癫痫-姜灸疗法

精选书摘 记得闽南有一句古老童谣说:「肚脐深深堆金。」这本来只是一句名不经传的巿井诙谐寓言,但是如果以严谨的态度,用医学的观点来详加考证的话,可会令人大大惊奇,因为这竟然是一句名符其实的养生保健至理名言。 肚脐,即神阙穴,亦称脐中穴。虽然是人体腹部正中线上一个微不足道,自以为然的凹陷痂洞,其实它是唯一能交通全身所有经络 ,贯注五脏六腑,直达四肢百骸和五官九窍,并与机体的生理及病理关系密切。同时,也是人体最大的生命能量储藏库及调节埸,并具有温阳救逆的特效。

神阙穴在医疗上具有开窍复苏、调和阴阳之强大作用,能主治各种诸虚百损的疾病,和治疗很多疑难杂症,并且是人体用以养生保健最重要的腧穴(穴道)之一。 其穴位正介于机体的中焦(脾胃区)与下焦(肾及泌尿区)的中间。「脐下肾间动气之处」,乃先天血脉之结蒂,后天之气舍,元神之阙庭,五脏六腑之本;又是冲脉循行之地,十二经之根,生气之源,元气归藏之所。

肚脐贯通全身脏腑经脉器官组织,是所有经络气血流注运行的枢钮。根据中医学「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 用针灸方法 *** 肚脐,能够激发其经气,直接起著和胃健脾的作用,而藉著循经感传,对整个机体起振奋中阳、行气运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的效应,并良性地调节各脏腑、器官、组织系统的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的作用;同时也能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灸神阙穴能防全身疾病 中医临床上,早已普遍盛行施灸肚脐,来防治各种疾病,和保健养生,防衰抗老,并且高度肯定了它的效益。如《普济方》:「近世名医,遇人中风不省,急灸脐中皆效。」、《医宗金鉴》:「主治百病。」、《针灸甲乙经》:「水肿大脐平,灸脐中,无理不治。」又曰「绝子,灸脐中,令有子。」、《肘后备急方》:「霍乱。又方:以盐内脐中上灸二七壮。」《日本.经外奇穴介绍》:「一针,治诸病无效时针神阙。」以上列举的古代医学文献,说明 灸神阙穴能救治中风脱症、溺水、霍乱、亡阳、昏迷、休克等危急重症,使之开窍复苏;也能治疗心脏病、不孕症、癫痫、破伤风、霍乱、脱肛、便秘、小便不利、肾脏病及老人科、妇科、泌尿科、男科、胃肠科、小儿科、皮肤科等种种疾病,或疑难杂症等 ,百病无所不治,又能改善虚弱多病体质,保健强身。现代科学研究,以经络敏感者为实验观察对象,发现针灸神阙穴,引出的循经感传路线计有三条;一、纵行主干,呈上下双向,贯注循环任脉通督脉。二、横行,由神阙穴为中心,左右双向,横贯环绕腹腰部。三、交叉斜行,由神阙向胸腹侧壁双向斜行,贯注上左右,及下左右的放射路线。这些实验,均以神阙为核心的「放射性场能量资讯效应」,提供了理论根据。 所以,现代医学认为 *** 神阙穴,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激起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循环系统,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促成其恢复正常活动 。所以 *** 神阙穴,能对整个机体起著激发的作用,而产生调节功能,故能治疗全身疾病,尤其对于某些疑难杂症,更有特异的疗效。 隔盐姜灸神阙,最实用的保健灸养生法 临床上,除非危急重症或疑难杂病,神阙穴甚少施用针刺疗法。可以用拔罐法和敷药法,但大多以艾灸法为主,尤其是以隔盐姜的神阙灸。神阙穴拔罐,能起温煦真阳、振奋脾阳、补气育阴、歛气平喘、扶正祛邪等作用。真阳足则肺气实,邪不可干;阴血足则虚风消,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阴血足则虚风消,阴平阳秘,脉气调和,气不逆动,则咳喘自愈。故 对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疾患的治疗效果显著 隔盐姜灸神阙是自古传下来的,古今最实用的保健灸养生(即所谓逆灸),能起著逐冷散结,温散寒邪,温通血脉,回阳固脱,调理气机,健运脾阳,温补下元,振奋中阳,温通血脉,和胃通肠,培元固本,回阳救逆,开窍复苏,补益肾气,和调节全身气血循环的作用。 因此,艾灸本穴可以防治老年元气虚弱,中气不足,及阳气虚脱等症。平时无病常灸,可以健壮机体,增强免疫力及内分泌功能,提高抗病力。

神阙艾灸非常简便,其法有二:一是艾条间接悬灸,保持一定距离,以防触及皮肤烧伤肚脐皮肤。另一种是 隔盐姜灸,即用食盐填满肚脐,上面平铺一片薄姜片,用灸筒固定艾条位置施灸。 食盐受火易爆,故隔姜片灸之。这种灸法就是古今闻名的「神阙灸」 ,也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临床上多采用此法,无论治病保健或养生抗衰,均以患者自灸为宜。其特点是,艾叶具纯阳之性,能生温熟热,通十二经脉,善于温中逐冷,行血中之气,去气中之滞。以艾叶灸神阙穴,可借助艾绒燃烧温热之力,渗透肚脐粘膜及皮肤,深达内部而起非常显著的效应。 食盐能温阳散寒,增强渗透力,入肾,具有补肾固精的作用。姜则可辛散温通引经,温中散寒,解表疏风,通经活络,具有通阳、行气、止痛的作用 。神阙灸时,热温以不烫伤肚脐及其周围皮肤,并至皮肤呈红荤为度。无病养生者(特别是三十岁以上中老年人),以每年秋、冬、春季,气候凉冷的时期为宜,每一次艾灸20?30分钟,每周灸1?2回即可。有病治病者,临症可酌情配合其他穴位施灸,每次1个穴位艾灸30分种,每周3?5次;每2?3周为一个疗程;疗程间停灸一周后,再施灸下一个疗程。若间日一灸,均可长期不停施灸,效果更好。艾灸(任何腧穴)热感的快慢,有助于判断机体的盛衰、疾病的轻重转归和寒热虚实的症候;并且热感多随体质、病情的好转而逐渐灵敏。如阳气亢盛之证(如炎症),热感多迅速;阴盛阳衰(如冷咳),阴寒偏盛的虚寒之证(如手足冰冷),热感多迟缓;下元虚冷,阴寒内结,脐腹冷痛者(如白带,频尿),热感多偏迟钝;阴寒极盛,真阳欲绝或机体太虚,病情重笃者(虚脱病危),多无热感。若预知已达温阳的目的,而仍无热感者,即可停止施灸。巿面上流行的所谓「薰脐」,其实是引用神阙灸,只是标新立异、虚张夸大的广告而已,在传统医学文献中,并无任何用香精薰脐的理论根据,所以与其花那些冤枉钱,何不在家利用看电视的时间自己艾灸呢? 艾灸的禁忌 部位的禁忌 血管浅在部位、头面五官、肌肉浅薄、关节筋腱、重要脏器等部位,都忌灸。妇女月经及妊娠期间,也不可灸腹部及腰臀部。不重灸化脓,粘膜部位。 病情的禁忌 阴虚阳亢,邪热内炽,阴虚痨瘵,咯血吐血症,心悸怔忡,肝阳头痛,多梦遗精,中风闭症,高热神昏,阳明胃实。除非自己学过针灸,也会诊断疾病,否则必须经过医师正确的指导,才可以自灸保健或替人灸疗。因为对疾病诊断、病情状况、穴道的选择、穴性和位置,及施灸方法,若不正确,不但很难获得疗效,而徒劳无功,恐怕会误引火气逆乱,以致走火入魔,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