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益气汤简介

李东垣著名方剂-李东垣治疗癫痫方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方出《温热经纬》卷四,名见《中医方剂学讲义》 4.1 方名 4.2 清暑益气汤的别名 4.3 组成 4.4 功效主治 4.5 清暑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4.6 方解 4.7 运用 4.7.1 加减法 4.7.2 使用禁忌 4.8 现代适应证 4.8.1 中暑 4.8.2 夏季热 4.9 清暑益气汤的药理作用 4.9.1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4.9.2 对大脑等神经系统的影响 4.9.3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9.4 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4.9.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9.6 抗炎、抗氧化作用 4.10 各家论述 4.11 歌诀 4.12 出处 5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中方之清暑益气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方解 5.4 清暑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5.5 清暑益气汤的药理作用 5.6 出处 6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清暑益气汤 6.1 组成 6.2 功效与主治 6.3 出处 7 《集验良方》卷三方之清暑益气汤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清暑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7.5 出处 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清暑益气汤 1 拼音

qīng shǔ yì qì tāng

2 英文参考

qingshu yiqi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清暑益气汤同名方剂约有四首,其中《温热经纬》卷四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15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是治疗暑伤气津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夏季热、中暑、功能性发热等属气阴两伤者。

4 方出《温热经纬》卷四,名见《中医方剂学讲义》

该方剂对神经、内分泌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对心、脑等重要器官有强大的保护作用,因此该方剂具有强大的提高耐缺氧、抗氧化、抗炎作用,对于中暑应有肯定的治疗作用。但对于严重中暑,特别是已并发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必须配合西医的液体疗法以纠正水、电解质、酸、堿失衡,同时应配合物理降温,以及降颅压、改善微循环等现代医学疗法,不可单独依靠该方剂治疗。能饮水者,一定大量饮水,以防肾功能衰竭。另外荷梗中医认为其能解暑解热、理气化湿,粳米补气健脾、除烦止渴、止泻痢,西瓜翠衣清热解渴利尿,均对中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机理尚未全面研究。[1]

4.1 方名

清暑益气汤

4.2 清暑益气汤的别名

王氏清暑益气汤[2]。

4.3 组成

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杆,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3][2]。

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15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4]

4.4 功效主治

《温热经纬》卷四方之清暑益气汤具有清暑热,益元气,养阴生津之功效。主治因夏热火盛,耗气伤津所致的暑热耗伤气津证[4],症见身热气高,汗多溺黄,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自汗脉虚,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清暑益气汤功能清暑益气,养阴生津[2]。治暑热未尽,耗气伤津,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2]。

4.5 清暑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2]。

4.6 方解

清暑益气汤所治乃暑热耗伤气津之证,暑为阳邪,夏热火盛最易耗气伤津。所以,治疗暑热伤气者,不仅要清其暑热,还须益气生津。故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而立法。[5]

方中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合西瓜翠衣以解暑清热,共为君药。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甘淡,清热除烦,均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益气,养阴生津之功。[5]

方中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共为君药。荷梗、石斛、麦冬助君药解暑清热,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清心泻火;知母滋阴清热;竹叶清热除烦,均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4]

方中西瓜翠衣、荷梗解暑清热;西洋参、石斛、麦冬益气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甘草、粳米益胃和中[2]。诸药合用,具有清暑热、益元气之功[2]。

4.7 运用

清暑益气汤是治疗暑伤气津证的代表方剂。凡暑热季节,临床上出现了以身热多汗、心烦口渴、体倦少气、脉虚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4.7.1 加减法

若暑热盛者,可加石膏、六一散、金银花等以增强清暑解热之力;津伤口渴甚者,加生地、天花粉、玄参等以养阴生津;汗多不止者,可加浮小麦、糯稻根等以收敛止汗。[4]

4.7.2 使用禁忌

暑病夹湿而见苔腻者不可用本方,以防滋腻敛邪。[4]

4.8 现代适应证

清暑益气汤适用于中暑、夏季热、不退、烦渴体倦,属气津不足者[5]。

4.8.1 中暑

中暑常发生在高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是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及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常见原因是环境温度过高,人体可获取热量;产热增加,如重体力劳动、发热、甲亢等;散热障碍,如湿度大、过度肥胖、衣服透气不良;汗腺功能障碍。当夏季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时产热过多并从外界获取热量,这些热量不能通过辐射、蒸发、对流、传导向外散发则体温就会升高。当体温大于42℃时对人体细胞产生广泛损伤及引起器官功能障碍,此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脑和脊髓细胞变性和坏,激发脑水肿、脑出血、颅内压增高以致昏迷。其次高热可引起心肌缺血、坏,促发心律失常及心功能能障碍,皮肤血流量减少影响散热;肺血管内皮损伤可发生ARDS;由于脱水、心功能障碍而可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量出汗,在失水的同时也导致钠的丢失,同时并发缺氧和酸中毒;胃肠道血液灌注不足可发生应激性溃疡、肝坏和胆汁淤积;肌肉严重损伤、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等。中暑临床主要有4种类型:一是由于严重体钠缺失而发生肌肉痉挛;二是体液钠丢失,明显脱水则出现乏力、恶心、头痛、低血压、直立性昏厥等热衰竭征象;三是心率增快达180次/分,脉压增大,横纹肌溶解;四是急性肾、肝功能衰竭及DIC或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继而出现昏迷、心衰、肺水肿、脑水肿等表现。[5]

4.8.2 夏季热

夏季热病因机理基本同中暑,只是发热还不到中暑的严重程度而已。[5]

4.9 清暑益气汤的药理作用

[6]

4.9.1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君药西洋参能 *** 垂体前叶分泌ACTH,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加;同时西洋参总苷具有抗应激反应作用,提高脑和心肌耐缺氧能力;西洋参有抗疲劳作用,提高肌力,降低肝糖元消耗,降低疲劳时血中尿素氮水平,减少运动后机体高乳酸的含量,其所含二醇苷有拟促皮质激素样作用;西洋参还能对抗阿托品引起的唾液分泌抑制而有生津作用,同时西洋参还有抗利尿作用。臣药麦冬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黄连不仅抗利尿,而且还有 *** ACTH分泌等作用。佐药知母可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肝中的分解代谢,使血浆皮质酮含量明显升高,并能对抗地塞米松引起的反馈性血浆皮质酮降低。知母皂苷元对Na+K+ATP酶、逆转录酶及多种聚合酶均有抑制作用,知母皂苷能减轻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知母多糖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少ACTH分泌;知母能降低甲亢阴虚患者血清T3水平,使T4恢复正常。甘草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甘草次酸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抑制皮质激素在肝内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浓度;甘草酸有促皮质激素样作用,而甘草次酸则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同时甘草还有抗利尿作用。由此可见该方剂的君、臣、佐、使各味药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这样作用的结果,一是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调整、促进三大物质代谢,发挥强大的抗炎、解热作用,并有力地发挥“允许”作用,使其他激素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二是盐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Na+、水潴留,减少继续丢失,这对中暑时水、盐丢失严重,高热,组织细胞坏等十分有利。

4.9.2 对大脑等神经系统的影响

君药西洋参及其所含单体皂苷Rb1不仅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同时对生命中枢有兴奋和保护作用,Rb1可促进学习和记忆,使中枢M受体数目显著增多,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突触数目明显增加,增加脑蛋白质的含量,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并具有抗缺氧、抗疲劳作用。麦冬可清除超氧阴离子,抑制脑中单胺氧化酶,麦冬皂苷能明显提高低压、缺氧条件下动物的耐缺氧能力。臣药石斛也有退热作用。佐药黄连有解热和中枢镇静作用,其所含小檗堿能显著提高脑缺血时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明显抑制缺血、缺糖时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扩张脑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提高缺血早期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内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对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缺血再灌注晚期海马CA1区迟发型神经元亡程度。知母不仅具有解热作用,同时可通过改变中枢递质或其他因素使大鼠中枢抑制活动增强,抑制交感神经中枢而使心率减慢,同时抑制肾上腺DβH活性而使CAS合成和释放减少,因而导致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机能活动降低。甘草所含FM100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尚有镇痛和解痉作用,甘草总黄酮对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有保护作用,甘草酸静注可提高完全性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减轻脑水肿。这对中暑时热量产生过多、高热、烦躁、心率增快、脑功能障碍的治疗十分有利。

4.9.3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君药西洋参中的单体皂苷Rb­1、Rb2、Rb3均有钙通道阻滞作用,大剂量皂苷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或阻滞胞浆内游离Ca2+浓度升高,因而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西洋参皂苷还能抑制和减少自由基生成,减少自由基对心肌脂质膜的损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改善心肌循环,增加心肌血流量;同时对心肌细胞膜有保护作用,使心肌细胞跨膜电位活动增强,使心肌肌原纤维等变化趋向正常,能增加PEG2含量,使PEG2/TXA2比值动态平衡,从而稳定血液内环境;西洋参有增强机体对各种恶劣条件影响的特异性抵抗性,并具抗休克作用;西洋参所含二醇苷对细胞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血清AST、ALT、LDH、CPK下降;对心肌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及血小板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血清NE、5HT含量过度增高,改善微循环,减轻酸中毒及组织缺氧;可激活SOD,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臣药石斛煎剂可使较高浓度的苯肾上腺素、5HT的缩血管作用减弱;石斛醇提取物能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麦冬能显著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脏泵血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同时具有抗心律失常和抗休克作用,能使已显著受损的心肌细胞较快得到修复,减轻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害,缩小心肌梗范围及坏区域。佐药黄连所含小檗堿促进心肌细胞外Ca2+内流,导致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小剂量能兴奋心脏,增加其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大剂量则抑制心脏;同时具有降压作用,且随剂量增大而作用增强,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扩张血管,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抗肾上腺素,抑制多种升压反射,抗胆堿酯酶;小檗堿还可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抑制心肌快Na+内流和可能的Ca2+通道阻滞,从而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小檗堿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缩小心肌梗范围;小檗堿可显著提高心脑及整体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知母对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甘草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甘草黄酮对多种原因所致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甘草次酸有血管紧张素ⅡA1受体激动剂样作用,能缩小急性心肌梗范围,同时甘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如此对于中暑时心脏功能障碍及循环障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4.9.4 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君药西洋参对肝等内脏、脑、血清、骨髓内蛋白质合成有促进作用,特别是能促进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同时具有降血糖作用。臣药石斛煎剂能促进胃液分泌,助消化,增强代谢作用,并能降低肠管的自发活动,降低胃肠推进运动。麦冬煎剂有降血糖作用,而且对胃肠有推进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对新斯的明、乙酰胆堿、BaCl2引起的胃肠推进运动及小肠平滑肌强直性收缩有抑制作用。佐药黄连所含小檗堿可通过抑制肝脏糖元的异生和促进外围组织中葡萄糖的酵解而具有降血糖作用;小檗堿有利胆作用,促进胆汁形成,促进胆汁中结合型胆红素的排泻,对实验性胃溃疡及应激性胃溃疡有显著抑制作用,显著抑制胃酸分泌,具有较强的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效应;小檗堿低浓度可引起肠管收缩,高浓度则抑制之,对霍乱弧菌及大肠杆菌所致肠道分泌亢进、腹泻及亡有显著的对抗作用。知母除有降血糖作用外,还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甘草对实验性胃溃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胃液量、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明显降低,能促进胃黏液分泌和胃上皮细胞生长时间的延长,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消化道上皮再生;甘草能增加胃黏膜细胞己糖胺成分, *** 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PG,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甘草还具有**堿样特异性解痉能力;甘草能直接抑制引起肝损害的磷酸酶A2的作用,从而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各种蛋白酶的释放,因而改善肝功能,对肝损害起到保护作用。该方剂的上述作用对中暑所致肝胆、胃肠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9.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西洋参煎剂可明显增加体内抗体滴度,胸腺、脾脏重量,促进胸腺发育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NK细胞的活性;西洋参有剂量依赖性抑制脾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作用,有利于防止细胞内游离钙浓度过高造成免疫功能衰竭。臣药石斛水煎剂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石斛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激活效果,拮抗氢化可的松对吞噬细胞吞噬能力的抑制。麦冬可显著增加脾脏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升高外围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黄连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甘草不仅具有抗过敏作用,而且甘草酸能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激活淋巴细胞增殖,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甘草甜素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使抗体产生显著增加;甘草Lx还能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产生,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有防治作用而显示免疫抑制作用。

4.9.6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西洋参可提高心、脑、肝等重要组织器官耐缺氧的能力,明显延长低压缺氧和窒息性小鼠生存时间,对结扎两侧颈总动脉造成的小鼠脑缺氧、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缺氧有良好的抗缺氧能力,该作用与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依赖关系。臣药石斛水煎液可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MAO(单胺氧酶)水平。麦冬注射液能明显提高动物耐缺氧能力,延长常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同时能清除超氧阴离子,提高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机体抵御超氧阴离子的能力。佐药知母及知母多糖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连所含小檗堿可明显降低炎性组织中的PGE2含量,明显降低WBC中的PLA2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对WBC产生的羟自由基及H2O2导致的化学发光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升高脑中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因此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竹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升高SOD和GSHPx活力;竹叶黄酮对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使药甘草对炎症的多个阶段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剂有较强的提高耐缺氧能力、抗炎、抗氧化作用,这对于中暑的治疗尤为重要。

4.10 各家论述

《中医方剂学讲义》:方中黄连、竹叶、荷梗、西瓜翠气清热解暑,西洋参、麦冬、石斛、知母、粳米、甘草益气生津,合而用之,具有清暑热、益元气之功,方名清暑益气汤,即本于此。

4.11 歌诀

清暑益气西洋参,竹叶知草与荷梗;麦冬米斛连瓜翠,暑热伤津此方能。[4]

4.12 出处

《温热经纬》卷四

5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中方之清暑益气汤 5.1 处方

黄芪(汗少减五分)、苍术(泔浸,去皮)、升麻,以上各一钱,人参(去芦)、泽泻、炒曲、橘皮、白术各五分,麦门冬(去心)、当归身、炙甘草各三分,青皮(去白)二分半,黄柏(酒洗,去皮)二分或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枚[3]。

黄芪(汗少减五分)、制苍术、升麻各一钱,人参、泽泻、炒神曲、橘皮、白术各五分,麦门冬、当归身、炙甘草各三分,青皮二分半,黄柏(酒洗)二分或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枚[2]。

黄耆 苍术(泔浸,去皮)升麻各3克 人参(去芦)泽泻 神曲(炒黄)橘皮 白术各15克 麦门冬(去心)当归身 炙甘草各0.9克 青皮(去白)0.9克 黄柏(酒洗,去皮)0.6~0.9克 葛根0.6克 五味子9枚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2 功能主治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中方之清暑益气汤具有清暑化湿,益气生津之功效。主治平素气阴俱虚,又感暑湿,或暑湿耗伤气阴,身热而烦,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胸满气促,肢体沉痛,口渴自汗,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

清暑益气汤治平素气虚,感受暑湿,脾湿不化,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2]。

5.3 方解

方中人参、黄耆益气固表,苍术、白术健脾燥湿;黄柏、麦冬、五味子泻火生津,陈皮、青皮、泽泻理气渗湿;当归养血和阴;升麻、葛根解肌升清;甘草和中。配合成方,共奏清暑化湿,益气生津之功。

5.4 清暑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件同?咀[3]。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温服[3]。剂之多少,临病斟酌[3]

为粗末,水煎,食远服[2]。

上药?咀。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脾胃不足者,少用升麻,少加柴胡;中满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参;口咽干者,加干葛;汗少者,黄耆减五分;心下痞者,少加黄连。

5.5 清暑益气汤的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中,小鼠的消化道蠕动功能下降,血中水分减少而组织间含水量增加,白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2]。给予清暑益气汤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2]。

5.6 出处

《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中

6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清暑益气汤 6.1 组成

黄芪、苍术、升麻、人参、白术、陈皮、神曲、泽泻、黄柏、葛根、当归、麦冬。

6.2 功效与主治

治气虚伤暑、补中救肺。伤暑咳嗽:脉虚身热,气虚身乏之人,清暑益气汤。

6.3 出处

《症因脉治》卷二

7 《集验良方》卷三方之清暑益气汤 7.1 方名

清暑益气汤

7.2 组成

人参5分,当归1钱,白芍(酒炒)1钱,熟地1钱,白茯苓1钱,麦冬1钱,五味子10粒,陈皮7分,黄柏(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生甘草3分。

7.3 主治

《集验良方》卷三方之清暑益气汤主治夏月暑病,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脉虚之症。

7.4 清暑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乌梅1个,炒米1撮,大枣2枚,水煎服。

7.5 出处

食欲素与发作性睡病的关系?

发作性睡病的发病年龄

儿童早期至50岁均可发病,15岁及36岁为两个发病年龄高峰。

发作性睡病的表现

最典型的表现是嗜睡,并且是不被人为控制,在讲话中都会突然睡着,很多孩子常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偷懒的表现,因此受到指责,导致孩子压抑、学习兴趣下降等表现。

猝倒:由情感诱发的、突然发作的短暂性(<2 min)肌张力丧失。情绪高兴、悲伤、愤怒等波动时容易导致肢体发软,有些孩子还会表现出嘴巴老是张着。反复发作的猝倒一定要加强好看护,最好不进行骑自行车、游泳等活动。

睡瘫:俗称“鬼压床”,表现为睡醒后大脑清醒,却发现手脚无法动弹,因此而恐惧。

幻觉:入睡前幻觉,该病患者一般发生在由睡眠至清醒或由清醒至睡眠的移行中。可表现为幻视,幻听,幻嗅,幻触等。

如何诊断

诊断发作性睡病除了靠临床的症状外,还需要行一个晚上的多导睡眠监测和白天的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

根据ICSD-2标准。发作性睡病可分为伴猝倒发作性睡病、无猝倒发作性睡病和继发性发作性睡病。

(1)伴猝倒发作性睡病:

①几乎每天发生的白天过度嗜睡,至少持续3个月。

② 有明确的猝倒史,猝倒被定义为由情感诱发的、突然发作的短暂性(<2 min)肌张力丧失

⑧ 经充足的睡眠(≥6 h)后,次日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发现平均睡眠潜伏期≤8 min,见≥2次SOREMPs,或脑脊液中食欲素≤110pg/mL或正常值的1/3:

④ 白天过度嗜睡难以通过其他类型睡眠障碍、内科或神经疾病、精神疾病、药物使用或物质滥用来解释。

如何治疗

发作性睡病是一个较迟被大家认识的疾病,在以前的临床中常被当作癫痫来治疗。

发作性睡病的患者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规则的小睡时间,加强白天体力活动和各种视听刺激,避免独自远行、驾驶、游泳等,控制情绪。

西药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如:盐酸哌甲酯、莫达非尼和抗抑郁药等。

中医主要从中药和针灸进行治疗。中医的经典著作《灵枢寒热病》:“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说:“脾气虚则怠惰嗜卧”。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阳气不足,脾虚湿盛使然,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临床临床上常从脾、肾论治,常选择肾气丸、补中益汤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涤痰汤加减。中药和针灸需要坚持治疗。

张智龙的医学贡献

临床善于运用针药并用治疗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面瘫、高血压病、冠心病、癫痫及内科病证,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创立了 “动静针法”、“调神益智针法”、“调理脾胃针法”、“项腹针法”等针法和“通脑灵”、“中风通络八方”、“六藤水陆蛇仙汤”、“调中降糖方”等中药专方。

主要著作:

《针灸穴性临床类编精解》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

《汉英对照针灸治疗糖尿病》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

《五味斋医话医案》 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

主要论文:

1、透穴针法初探[J]中医杂志.1987(1)52—54

2、从东垣针法看李东垣对《内经》的继承和发展[J]天津中医院学报.1988,1:8—11

3、意气热补法治疗坐骨神经痛60例[J]山西中医.1988,4(1):39—40

4、面瘫针刺规律愚见[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8,39(3):17—18

5、支沟穴在临床上的应用[J]山西中医.1988,4(5):47—48

6、对丝竹空穴临床应用的体验[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88,2:30—32

7、治喘经验[J]江西中医药.1989,20(4):7—8

8、肺经经穴主咳之辩[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89,3:36—37

9、平补平泻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206例针灸临床杂志.1989(4):

10、意气针法治疗癫痫35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1990,1:30—31

11、意气热补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6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1990,4:23—24

12、刺络放血法治疗肺心病急发期60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0,10(5):11—13

13、浅谈意气针法[J]山西中医.1990,6(2):31—33

14、针灸防治慢性肾病患者激素副反应之规律探讨[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1,2:40—41

15、刘文泉老中医偏针止痛经验[J]中医文献杂志.1991,24(3):34,12

16、“动极者镇止以静”的临床应用体会[J]山西中医.1991,7(4):35—36

17、针刺臂臑穴治疗麦粒肿32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1991,(6):33—34

18、血海穴活血化瘀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2,12(4):24—27

19、针刺血海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9):518—520

20、支气管哮喘分期针治规律管见[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3,12(1):17,16

21、李毓麟教授治疗中风病经验[J]山西中医.1993,9(增刊):2

22、土耳其针灸医学的概况[J]医药卫生外事.1994,22(1):2—4

23、针刺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得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1994,11(6):14—19

24、“复脑膳”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近远期观察[J]天津中医.1995,12(2):11—13

25、针刺加强药物降低脑卒中颅压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5,15(4):1—3

26、针刺治疗慢性肾炎54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1996,13(2):13—15

27、Acupuncture+Medication Versus Medication Alone in Lowering International Pressure in Apoplectic Patients[J]国际临床针灸杂志1996,7(1):17—21

28、景岳动静论在针灸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1996,16(3):49—50

29、Observation on Therepeutic Effects of Blood-Letting Puncture with Cupping in Acute Frigeminal Neuralgia[J]中医杂志(英文版)1997,17(4):272—274

30、雀啄术初探[J]中国针灸.1998,18(8):501—503

31、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ype Ⅱ Diabetes Complicated Cerebral Infarction : A Clinical Study[J]国际临床针灸杂志.1997,8(1):5—12

32、Effects of Middle Jiao-Regulation Acupuncture on NIDDM Patients with Lipody strophy[J]国际临床针灸杂志.1999,10(2):113—117

33、Categorial Identification of Disorders of Spleen and Stomach[J]国际临床针灸杂志1999,10(4):389—391

34、腧穴功能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2,8(增刊):174—180

35、子午流注法研究现状[J]中华医学创新杂志.2002,3(7):59—60

36、针刺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11):723—724

37、针灸改善胰岛素抵抗[J]糖尿病之友2003,9(1):58—59

38、中风病(2)—中风早期的辩证施治[J]中国针灸.2004,24(6):409

39、浅谈截瘫针刺治疗规律[J]中国针灸.2004,24(10):738

40、针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3):158—160

41、针灸治疗面瘫何时介入最好[J]中国针灸.2005,25(8):555

42、石学敏院士御神思想管窥[J]中国针灸.2005,25(12):867—869

43、通脉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60例临床研究[J]中医脑病杂志.2005,2(3):275—278

44、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2):839—842

45、《素问》“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临床发微[J]中医杂志.2007,48(6):498—499

46、电针支沟穴治疗便秘之气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7):475—478

47、“司外揣内”的意义与临床应用[J]天津中医要大学学报.2007,26(4):176—178

48、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对肾脏保护机制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12):875—880

49、张伯礼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J]天津中医药.2008,25(1):4—5

50、调理脾胃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随机对照2008,28(9):629—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