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7.足太阳膀胱经

申脉和照海是不是对应的-申脉照海治疗癫痫的原理

足太阳膀胱经人体一条最大的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的走完听宫穴后,进入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

足太阳膀胱经取于眼内角的睛明穴处,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叉于头顶部百会穴处。

分支: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的位置,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成左右沿肩胛骨的内侧,脊柱旁开1寸5分,一直下行到达腰部,肾俞穴的位置,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另一条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处。

最后一条分支:从颈项分出下行,通过肩甲内侧,从附分穴下行至腰部,沿大腿后外侧至腘窝处与前一支脉汇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足外裸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治至阴穴处,进入足少阴肾经。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位于小腹中央,为储尿的器官,膀胱主要的功能就是储尿和排尿。

膀胱以肾直接相通,两者之间又有经脉,相互络属,因此,膀胱与肾为表里关系。

膀胱的水从两个方面能进入膀胱,第一是从三焦渗透入膀胱,第二是从肾脏通过输尿管之后进入膀胱。

做酒可以蒸馏两次,第一次呢是最好的酒,第二次呢是较差一点的酒,我们人体也会蒸溜两次水分,身体是不会浪费每一滴水的。

膀胱会储尿和排尿,全赖以肾的气化功能。

肾为什么能气化水呢?

是因为小肠的火在下面烧,因此当小肠的火不够时,膀胱的水就不能正常的气化会,变成冷水,此时的水呢停留在最底部,只要有一点的尿,就会感觉到胀,变成了尿频。

怎么办呢?

答:把小肠的温度加起来。

用灸法:关元穴+中极穴。

当膀胱出现问题的时候,主要的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者是小便不利,甚至闭尿或者是遗尿还有小便失禁。

小肠有温度又跟心脏有关系,所以咱们的五脏六腑是紧密联系着的。

因此中医治病要治整个人,而不是只治疗一个病症。

一个正常的人,每次的气化,膀胱就会慢慢的膨胀,膀胱尿液储量达到400CC的时候,就会感到胀,此时就会去小便。

膀胱经的虚症:小便清水,后背胀痛寒冷,腰痛无力、肥胖。

面色不华,皮肤干燥,早衰皱纹。

膀胱经的实症:小便短赤、尿频,后背肌肉强直酸痛,脊椎部酸痛、下肢痉挛疼痛,头痛头晕。

面部皮肤油腻、易过敏,黄褐斑、痤疮。

膀胱经一共67个穴,气血循行时间下午三点到五点。

攒竹穴:除了治疗眼睛的问题外,还可以治疗打嗝,方法用力掐出痛感。

睛明+眉尾+瞳子髎+攒竹

这四个穴在一起可以用放血疗法,或者艾灸,治疗视力不好,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眼睛红肿。

眉冲穴:神庭,上星一样治疗鼻子的问题。

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这些是头部的穴位。

我们大概知道它的位置就行了。

每天梳理头皮,我们就可以梳理了头上的全部穴位。早上起床用手指梳理头皮一百下,脱发也得到了改善,脱发少了头发也开始慢慢的长着。

天柱穴:取穴治疗后项强痛。

奇穴安眠穴:天柱穴外开一寸,晚上睡不好,睡不香,可以按压安眠穴,注意不要揉到天柱穴哦,因为膀胱经的气血会很旺。

大杼穴:骨会大杼,骨头有病,通通可以在大杼穴上治疗。

风门穴:我们的后脑有好几个带风的穴位,它们容易进风,同时也是人体的冷却系统。

风门还可治疗后背的痈,后背痈身为三种:

一,痈里面已经是红色,外面的头是白的,脓块就在里面。

二,白色的没有头。

三,凹陷进去的。

这三种痈可以用灸的方法,在痈上面灸完之后再在风门穴上灸。

肺俞穴:后面的背俞穴都可以用俞募治疗法,治疗内科病。

厥阴俞:第四椎旁开1.5寸又称心包,可以治疗心脏病。

注意:膀胱经在背部分两条一条是督脉外开1.5寸,另一条是督脉外开3寸。

现在分享十八个背输穴,治症大多是俞募治疗法。

都在督脉旁开1.5寸。

心俞:第五椎旁开,如果按压痛,一般就是心脏供血不足,有心脏病的人,这里会有压痛点。

如果痛点按之闷痛,就是心虚,虚症。

如果是刺痛就是堵到了。

督俞:第六椎穴旁开,督脉是诸阳之会,临床上有血癌时,会在这里找到压痛点。

膈俞穴:第七椎旁开,血会膈俞,膈俞穴的上面是心,下面是肝,心生血,肝藏血,所以膈俞穴统领全身的血。

血病有:贫血,瘀血大便出血或者小便血。

有人说我口很渴,可是不想喝水,表示身体里面有瘀血。

消渴穴:第八椎下旁开属于一个经外奇穴,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诊断糖尿病。

肝俞:在肝脏的后方,如果有肝病可以在第九椎找到压痛点,肝病,肝痛都可在肝俞治疗。

胆俞:胆有问题在第十椎找到压痛点,尤其是胆结石的话会很痛。

四花灸治疗肺结核:双穴的膈俞胆俞

脾俞:第十一椎旁开,脾主四肢,四肢的问题,肌肉无力,关节痛,风湿痛都可以用上。

胃俞:第十二椎旁开胃病治此。

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用胃俞+中脘。

胃疼用中脘穴跟梁丘穴(会郄治疗法)

三焦俞:第十三椎旁开,三焦是水道,

治疗如: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肚子胀满。

肾俞:第十四椎(命门)旁开,肾病在此治疗。

肾俞还治腰痛。

气海俞:第十五椎旁开,近取穴可以治疗腰痛,痔疮等。

大肠俞:第十六椎旁开,治疗大肠问题。近取穴治腰痛,可以治便秘及下利。

关元俞:第十七椎旁开治疗妇科的问题,男人腰痛的问题。

小肠俞:第十八椎旁开,治疗小肠问题,腰疼腹泻。

中膂俞:第二十椎旁开,治疗肾虚,消渴病,腰痛,大小便问题与妇科赤带白带问题。

白环俞:第二十一椎旁开,接近尾椎骨,治疗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妇科白带。

会阳:在尾椎骨上,很少用。

膀胱经在此穴后往下走,等会讲腿上的穴。

现在再回到背部,开始另一条分支。这条经络的穴位大多数都是辅助督脉旁开1.5寸的穴来加强疗效的。

附分: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与肩中俞,肩外俞,大杼一起治疗颈项肩背的问题。

魄户:肺藏魄,辅助肺俞穴治疗肺部问题。

膏肓穴:膏肓穴无所不疗,膏肓是起回生的妙穴,症病患者可以灸膏肓灸足三里。

膏肓穴不太好找,它会躲在肩胛骨里,找的时候一定要把肩胛骨打开,手抱着枕头就能打开。

灸膏肓会感觉燥渴,嘴唇干裂这个时候去灸关元,气海中极,灸足三里把热气往下导,导到脚上。

神堂穴:心俞旁开1.5寸是,跟心俞治疗心脏问题。

肺藏魄心藏神所以神堂穴是心脏大穴。

譩譆穴:督俞外开1.5寸,辅助督俞穴。

膈关穴:膈俞外开1.5寸。

魂门穴:肝俞外开1.5寸,肝藏魂,加强肝俞的疗效。

阳纲穴:胆俞外开1.5寸。

意舍穴:脾俞外开1.5寸,脾藏意,人的意念是脾在管,同样的辅助穴。

胃仓穴:胃俞外开1.5寸。

肓门穴:三焦俞旁开,乳房属于三焦系统,所以乳疾可以用三焦俞肓门石门上灸。

志室穴:肾俞旁开,帮助肾俞治疗。

经外奇穴痞根穴: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

痞块之根,中医认为肿瘤,硬块都有根,就像韭菜有根,韭菜割了,根还在,它还会继续长。

这个穴可以帮助诊断有没有肿瘤和治没治好,同时可以用此穴把根除掉。

胞肓穴:第十九椎外开三寸,也是膀胱俞外开1.5寸。近取穴治疗大小便。

秩边穴:第二十椎外开三寸。进取穴治疗痔疮,有消炎镇痛止血的效果。我们知道痔疮可以用孔最,承山,长强,秩边,温溜穴。

八髎穴:有八个点,分别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它们是全身最小的穴位。

八髎是治疗妇科常用的穴位,可以用大金条盒灸,很舒服的。

膀胱经背部穴了解完了,开始腿上的。

承扶穴:治疗坐骨神经痛。

殷门穴:承山到委中的正中点处,很少用。

浮郄穴:很少用。

委阳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别络,比如像淋巴肿大可以用委阳。

委中穴:膀胱经的合穴,有名的大穴,腰背委中求,就是说委中可以治疗腰痛背痛,痛在腰背的两侧用委中穴,督脉痛用后溪穴。

委中穴还有另一个名称叫血郄。也就是血的郄穴,血里有毒可以在委中穴放血。比如各种皮肤病,麻风病还有倪师说的一种叫波西肉瘤的都可以放血。

没事也可以经常拍拍它,保健拍四窝就拍了。

合阳穴:辅助委中

承筋穴:抽筋可以治,脚不能动,痉挛霍乱抽筋都可以用。

治疗痔疮出血,用承山,孔最,长强,在天应上放血把脓血放掉。

委中和承山可以用于中风。

走路摔倒时伤到尾椎骨,新伤时在承山的位置可以看到青筋,可以放血。

飞扬穴:膀胱经的络穴,主治腿没有力,飞扬,承山都是让脚有力道的穴道。

腿没力气了就不能飞扬跋扈了[呲牙]

跗阳穴:阳跷脉的郄穴,也治疗脚无力。

昆仑穴:膀胱经经穴,专治项背痛。

仆参穴:治足跟痛或者脚后跟痛,脚后跟的问题是肾脏在管,下半身水肿是肾脏问题。

申脉:主管阳跷脉。阴跷脉跟阳跷脉管我们走路平衡。

癫痫发在白天灸申脉,晚上发作灸照海,白天晚上都发作就两个都灸。

金门穴:膀胱经的郄穴,主治身站不能久立,可以止痛,消炎,镇痛。

京骨:膀胱经原穴,膀胱经头痛就可以用京骨。虚实都可以用。

束骨穴:膀胱经俞穴专治足太阳经络上的病,膀胱经的实证就是痛了三五天,用束骨。

通谷穴:膀胱经的荣穴五脏气乱时用天柱,大杼,还不行就用通谷,束骨。

最后一个穴至阴:膀胱经的井穴,治症就是胎位不正,用灸法。

缺,后溪,内关,外关,照海,申脉,公孙,足临泣八穴位置。求详细!

你好,1、后溪穴属小肠经,在人体的手掌尺侧,微微握拳,当第五指掌关节后远侧,掌横纹头赤白内肉际。

2、内关穴属心包经,掌横纹后两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

3、外关穴属三焦经,和内关穴相对。内关穴在胳膊的内侧,外关穴在胳膊的外侧。

4、照海穴属肾经,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5、申脉穴属膀胱经,在足外侧部,外踝下缘凹陷处。

6、公孙穴属脾经,在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7、 足临泣穴属胆经,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

全国中医针灸临床实习班

导读

神奇“三针”绝技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

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

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

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

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

为四神针 +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

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叉三针

为太阳、下关、阿是穴。

针法:各穴均直刺0.5—0.8寸深。可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40分钟。

面瘫针

1、额睑瘫:阳白、太阳、四白。

2、口面瘫:翳风、迎香、地仓透刺颊车、人中。

主治:面神经瘫痪,中风口眼歪斜。

针法:翳风耳后凹陷中央向前直刺0.8—1寸。人中向上斜刺0.5寸深。余穴均按各针法针刺,针刺后每5—10分钟,捻针一次,留针30—40分钟。

突三针

水突、扶突、天突。

主治: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囊肿。针法:水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扶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天突:先进刺0.3寸,再将针柄提高向胸骨后斜刺0.3寸。诸突进行后不提插,只有捻针、或刮针留针30分钟。

眼三针

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眼Ⅱ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眼Ⅲ,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黄斑变性,弱视等内眼疾病。

针法:凡刺眼三针均嘱患者闭目,医者以左手轻固定眼球,右手持针,缓慢捻转进针。进针后不作捻转,提插,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针眼Ⅰ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缓慢垂直进针1—1.2寸。针眼Ⅱ轻推眼球向上方固定,紧靠眼眶下缘缓慢直针1—1.2寸。针尖可向上斜进。针眼Ⅲ,轻推眼球向下固定,紧靠眼眶上缘缓慢直刺1—1.2寸。针尖可先向上微斜进,再向后斜进。

鼻三针

迎香、鼻通(上迎香)、印堂或攒竹。

主治: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衄、嗅觉障碍。

针法:迎香,针尖向鼻翼平刺5—8分,鼻通针尖向下平刺5分深,攒行、印堂、向下平刺3—5分。

耳三针

听宫 听会 完骨。

主治:耳聋 耳鸣。

针法:听宫、听会张口取穴、直刺1—1.5寸深。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1.5寸深,耳三针针后均不提插,可用拇指刮针柄法或轻捻转法。

手三针

合谷、曲池、外关。

主治:上肢瘫痪、麻痹、疼痛、感觉障碍。

针法:合谷、外关均直针0.8—1.2寸深。曲池直针1—1.2寸深。

足三针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

主治: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下肢瘫痪、疼痛。

针法:足三里三阴交直针1—1.5寸,太冲直针5—8分深。

手智针

内关 神门 劳宫。

主治:弱智儿童多动症,动多静少、癫痫、失眠。

针法:三穴均直针0.5—0.8分深。

足智针

涌泉穴为第一针,趾蹠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为第二针(泉中),平第二针向内旁开一指为第三针(泉中内)。

主治:弱智儿童的自闭症,多静少动,哑不能言。

针法:均直针:0.5—0.8寸深。

肩三针

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膝三针

膝眼、梁丘、血海。

主治:膝关节肿痛或无力、膝骨质增生。

针法:直刺0.8—1.2寸。可加电针连续波,红外线,多罐法。

腰三针

肾俞、大肠俞、委中。

主治: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针法:均直刺1.2—1.5寸深。(余同膝三针)

颈三针

天柱、百劳、大杼。

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

针法:三穴均直针0.8—1寸深。不宜过深免伤内脏。余同膝三针。

背三针

大杼、风门、肺俞。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背痛。

针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不能深刺,防伤内脏。

踝三针

解溪、太溪、昆仑。

主治: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足跟痛。

针法:均直刺0.8—1寸深

坐骨针

坐骨点、委中、昆仑。

坐骨点俯卧位,在病者臀沟尽头部,以2、3、4、5指拼拢平放,在小指旁与臀沟尽头平高是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

针法:坐骨点,用挟持进针法,以酒精棉球包裹3—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过皮后,以左手指挟棉球、扶针体,左手捻针柄,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传导时可停止进针。委中、昆仑直针0.8—1.2寸。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连续波,以病者能耐受强度为准,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调大电针强度一次,可调2—3次。

痿三针

上肢痿:曲池、合谷、尺泽。

下肢痿: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主治:痿症:(肢体肌肉痿弱,无力、活动障碍)。

针法:诸穴均直针0.8—1.2寸,用补法,慢入快出,以针下热为准,每次留针40分钟,行补法5次以上,亦可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细疏,以中等强度病者要用舒适感觉为度。30次为一疗程。

脂三针

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胆固醇增高,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后遗证。

针法:内关直刺0.5— 0.8寸深,足三里,三阴交均直针1—1.5寸。

胃三针

中脘、内关、足三里。

主治:胃脘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

针法:中脘、内关直针5—8分,足三里直针1—1.5寸。

肠三针

天枢、关元、上巨墟

主治:腹痛、肠炎、痢疾、便秘。

针法:开枢、关元直针0.8—1寸,上巨墟直针1—1.5深。

胆三针

日月、期门、阳陵泉。

主治:胆疾病

针法:日月、期门平刺0.8—1寸(注意不要刺入胸腔),阳陵泉直刺1—1.5寸深。

尿三针

关元、中级、三阴交

主治:泌尿疾病,腹痛。

针法:关元、中极直刺0.7—1.2寸,三阴交直针1—1.5寸。

阳三针

关元、气海、肾俞

主治:阳萎、遗精、不育。

针法:关元、气海直针0.8—1寸。肾俞直针1.2—1.5寸。

阴三针

关元、归来、三阴交

主治:月经不调,不孕症、盆腔炎。

针法:关元、归来直针0.8—1.2寸,三阴交直针1—1.5寸。

闭三针

十宣、涌泉、人中

主冶:中风、昏迷不醒,休克。

针法:十宣进针2分,捻针并放血3滴,涌泉直刺0.8—1寸,强捻针。人中直刺 0.5寸。

脱三针

百会、神阙、人中。

主治:中风脱症(面色苍白、四肢阙冷、大汗如淋、脉微细迟)。

针法:以灸为主,回阳复脉,百会、神阙用隔盐灸、或隔姜灸、艾炷宜稍大。一次灸10壮。人中向上斜刺0.5~0.8寸,留针,捻针,脱三针以脉腹汗止,肢暖、清醒为度,如未清醒半小时后可再针灸。

脑呆针

四神针、人中、涌泉

主治:老年性痴呆。

针法:四神针(见晕痛针),人中、涌泉(见闭三针)留针40~50分钟,每8~10分钟捻针一次,治疗一次捻转手法5~6次,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肥三针

中脘、带脉、足三里。

主治:肥胖症、尤以腹部肥大为佳。

针法:足三里直刺1—1.5寸,带脉针尖向脐,皮下横刺3—3.5寸,中脘针尖向关元,沿皮下平刺2—3寸,进针后,每5~8分钟捻针一次,治疗一次捻针5~6次,留针30~4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用电针。

痫三针

内关、申脉、照海。

主治:癫痫、足内翻、足外翻。

针法:申脉、照海,直刺0.5—0.8寸。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中医 养生 方法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找照海的简单方法是什么?

找照海的简单方法是用虎口卡住脚踝内踝指尖就是照海学位所在。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是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也是八脉要穴之一,通阴跷脉,具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的功能。

照海穴在临床上非常常用,可以用于治疗肾阴虚、阴虚火旺等疾病。平时在家里也可以通过自按摩照海穴作为日常保健。

照海的作用

失眠针照海、申脉,调理阴阳蹻脉,治疗52例失眠症,有良好效果。肋间神经痛针照海1~1.5寸,用泻法,有较好效果。癃闭照海配曲骨,先针照海,后针曲骨,以患者有尿意为佳,虚寒者配肾俞、膀胱俞,出针后令患者排尿。

亦有以照海、肾俞、三阴交,中极透关元治疗尿闭。足内翻照海配交信、公孙、蠡沟、阳陵泉,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30例,有较好疗效。咽喉肿痛 以照海为主,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鼻咽管炎,有很好疗效。

对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据报道观察健康人,空腹饮水后3小时内,针刺组与对照组平均排尿量、针刺组较对照组增加19%。肾炎针刺照海、太溪,可使动脉压降低,尿量的减少,酚红排出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