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藏医与中医有什么区别

藏医放血治疗眩晕-藏医放血拔罐治疗癫痫

藏医诊断方法亦采用望闻问切,尤其重视舌苔与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两大类,并将病人分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药物治疗分内服和外治两种。内服药物采取“热者寒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外治有灸疗、放血、拔罐、热酥油止血、青稞酒糟贴敷外伤患处等。常用药是由多种药物配制的成药,共有1400多种,其中一部分为青藏高原特产。 藏医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隆”主气血、肢体活动、五官感觉、食物的输送分解和生殖机能等;“赤巴”可生发热能、调解体温气色、管饥渴消化、胆识智慧等;“培根”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在于环境、气候和饮食起居的影响及体内三大因素的失调。 中医诊断方法采用望闻问切,重视无行学说,阴阳理论,八纲辨证(阴阳,寒热,虚实,表里)。。认为人病在精,气,神,,气血津液为人之根本,,五脏六腑是人的基本,,经络与针灸是中医独有的治疗方法之一。。 藏医有它的局限性与独特性,,并不一定适合大众化,而且由于藏药的局限,反不如中药的品种全而详细,,并不是说藏医就不好,藏医的渊源也很久,只是它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地理上的差异,饮食上的不同,身体素质的差别,都会对诊断和治疗有影响。。所以请慎重考虑。。 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技术水平,是每一个医疗工作者的职责,,你的想法是好的,却难免考虑不周全。。需要说明的是:藏医藏药对风湿确有疗效。。可以从这方面开展。。

蒙医的拼音

蒙医的拼音:[měng yī]。

蒙医是蒙古人长期同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并吸收中医、藏医经验逐渐形成的。蒙古医学有多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蒙药与中药相似,以草药为主,是多种草药研成药末制成的。治病多用成药,并总结出饮食疗、炙疗、罨疗,瑟博素疗、皮疗、温泉疗、针刺放血疗、按摩疗等方法。

一、蒙药的历史

内蒙古的大草原有着丰富多样的植物,其中有很多可以做为药用植物,蒙古人在长期同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逐步的摸索,用这些药用植物来治疗疾病和骨折、外伤,积累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

现代蒙药学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汲取了汉藏等民族以及古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医药体系。

二、蒙医特色疗法

1、放血疗法

在一定的部位,将浅部脉道(静脉)切开或穿破,进行放血,借以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放血疗法多适用于由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如伤热扩散、骚热、疫热、疖肿、疮疡、痛风、结核病等热症。放血法分术前准备、正式放血两个步骤。

2、拔罐穿刺法

此法是拔罐与放血结合的外治法:先固定某一部位进行拔罐,取罐后在隆起部位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浅刺几下,再行拔罐,吸出恶血与黄水,而达到改善气血运行,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法多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进行。其特点是见效快,疗程短,简便易行,病人无痛苦,没有危险性。

3、灸疗术

灸疗术是用灸草柱或灸草条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的一种疗法。灸疗术分蒙古灸、白山蓟灸、西河柳灸、温针灸。

4、酸马奶疗法

酸马奶疗法是蒙古民族的一种传统的饮食疗法。具有强身、治疗各种疾病的功效,尤其对伤后休克、胸闷、心前区疼痛疗效显著。据研究,酸马奶中有多种有益于身体的有效成分,如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较大,还有氨基酸、乳酸、酶、矿物质以及芳香性物质和微量元素。

藏医特点和中医的特点对比?

藏医诊断方法亦采用望闻问切,尤其重视舌苔与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两大类,并将病人分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药物治疗分内服和外治两种。内服药物采取“热者寒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外治有灸疗、放血、拔罐、热酥油止血、青稞酒糟贴敷外伤患处等。常用药是由多种药物配制的成药,共有1400多种,其中一部分为青藏高原特产。 藏医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隆”主气血、肢体活动、五官感觉、食物的输送分解和生殖机能等;“赤巴”可生发热能、调解体温气色、管饥渴消化、胆识智慧等;“培根”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在于环境、气候和饮食起居的影响及体内三大因素的失调。中医诊断方法采用望闻问切,重视无行学说,阴阳理论,八纲辨证(阴阳,寒热,虚实,表里)。。认为人病在精,气,神,,气血津液为人之根本,,五脏六腑是人的基本,,经络与针灸是中医独有的治疗方法之一。。藏医有它的局限性与独特性,,并不一定适合大众化,而且由于藏药的局限,反不如中药的品种全而详细,,并不是说藏医就不好,藏医的渊源也很久,只是它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地理上的差异,饮食上的不同,身体素质的差别,都会对诊断和治疗有影响。。所以请慎重考虑。。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技术水平,是每一个医疗工作者的职责,,你的想法是好的,却难免考虑不周全。。需要说明的是:藏医藏药对风湿确有疗效。。可以从这方面开展。

在中国,除了中医外,还有哪些传统医药?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称号,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体系,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

那么,除了中医之外,在中华大地上,还有哪些医药传承呢?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像藏族、蒙古族、苗族、回族、满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手段,而且有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以下就一一为大家列举之:

藏医唐卡

藏医:

藏医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在藏医文化中,今天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在古代被称为象雄,就是藏医发源地。敦巴辛饶是最早的藏医。由于高原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藏医也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理论水平。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隆”(气)(树图中蓝色)、“赤巴”(火)(树图中红色)、“培根”(土和水)(树图中**)三大因素;饮食精微、肉、血、脂肪、骨、骨髓、精七种物质基础;大便、小便、汗液三种排泄物。中医的望、闻、问、切,藏医都有。但藏医更注重尿诊,藏医采用的治疗手段也有多种形式,除了服药外,还有穴位放血、穿刺术治疗腹水,冷暖敷针拔白内障、导尿、熏蒸治疗、油脂疗法等。这些方法至今仍有临床应用价值。

藏医治疗

蒙医:

蒙古高原辽阔的草原与森林环境,使得古代蒙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药材知识和医疗水平。蒙医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所谓“赫依”,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希拉”有火热之意。机体的体温、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希拉”在发挥作用。“巴达干”是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具有寒性的特征。据统计,现有蒙药2230种。蒙医的主要诊疗手段有:放血疗法、拔罐穿刺法、灸疗术、酸马奶疗法以及正骨术。

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医

苗医

苗医源远流长,发展至今,苗家医药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苗医认为人体患病与不良的自然环境、气候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苗医是根据各种疾病的某些共同属性而将疾病进行归类,分为经、证、翻、龟、小儿胎病、新生儿抽病、丹毒、疔、癀、花、疮等类。苗医在理论上有“两病两纲”之说,即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热病两大类,“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两大治则。苗医用药多是植物药、动物药及少量矿物药。除了医药之外,苗医还采用其它许多治疗的手段:如刮痧散气、弹筋活血、刺活散淤、灯火止痛、油针挑浓、蒸酒祛风、火罐拨气、放血疗法、生姜叭法、气角疗法、疗法、佩戴疗法等。

苗医药材

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壮医

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样拥有丰富的医药知识,比如他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针灸疗法,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早的针灸治疗之一。而且壮族先民已经广泛应用气功导引、引舞疗疾的防治方法。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

回医

回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阿拉伯一伊斯兰医学曾居世界医学的先进行列,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医学也同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融合产生了回医。重要的回医著作有《回回药方》、《海药本草》等。回医常用的医疗方法即放血疗法。

满医

满医,即由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满族人所创造,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满医主要治疗疾病以风湿痹证、寒腿疼痛、痰喘咳嗽、痈疮肿毒为多。满族入主中原以后,在医药卫生方面由于受到中医药学的深刻影响。满医的诊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法、刮疹法、温泉浴法、药酒疗法、躲避法.、热敷法、冰敷法、正骨疗法等等;药物主要包括单方、验方、偏方、秘方等,以及丹、散、膏、丸之类的方剂或成药。

满医

瑶医

居住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治疗方法。瑶医在诊断方法上采用望、闻、问、触外,常用的还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鼻诊、目诊、面诊及观察患者大小便的质、色、气味来辨别疾病。在治疗方法上,除了采用针灸、针挑、骨灸、蛋灸、麻灸、艾灸、打火罐、按摩、刮痧等方法处,还应用瑶医特有的磨药疗法、杉刺疗法、火功疗法、火油灯疗法、火堆疗法等治疗一些疑难杂病,瑶医用药形式多种多样,如煎剂、内服膏剂、散剂、药汁丸剂、酒剂、鲜药捣汁内服、鲜药含服、搽剂、外敷剂、滴耳(眼)剂、烟熏剂、熏洗剂、沐浴剂、食疗剂、佩挂剂等应用形式。